近日,不少网友纷纷晒出珍藏的纸质火车票,掀起一波回忆杀。根据铁路部门规定,2025年10月1日起,纸质报销凭证将全面停用,由电子发票取代。
去年11月1日起,我国铁路客运开始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,并设置了过渡期。过渡期内“纸电并行”,旅客仍可使用纸质报销凭证报销。2025年9月30日过渡期结束后,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。
铁路12306客服人员已于8月31日确认:“目前纸质报销凭证只开具到9月30日,之后车站就不提供了,都是电子的了。”
01 火车票的演变历程
我国火车票“无纸化”进程并非一蹴而就。从2018年11月海南环岛高铁率先试点电子客票,到2020年6月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,乘客可持有效身份证件“一证通行”。
回望历史,中国铁路车票经历了多次变革: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硬纸板票,到计算机打印的软纸票,再到实名制后的磁介质票,直至现在的全面电子客票。
每次变革都提升了出行效率,但也让许多人怀念旧式车票的仪式感。有网友感慨:“电子凭证没有泛黄的褶皱和油墨香,少了那份沉甸甸的回忆。”
02 电子发票的优势
铁路客运全面启用电子发票带来了多重好处。环保方面,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,2024年1至9月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33.3亿人次。
即使只有三分之一的乘客获取纸质报销凭证,耗材数量也十分惊人。电子发票则实现了“无纸化”出行,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。
对需要报销的旅客来说,电子发票提供了极大便利。他们不再需要为打印纸质凭证专门前往车站或代售点,也不再担心凭证丢失影响报销。
03 如何开具铁路电子发票
铁路电子发票目前仅支持通过铁路12306官方渠道办理。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:
打开并登录铁路12306APP,点击右下角“我的”,找到“电子发票”选项。选择需要开具发票的行程,点击“开具”。填写发票信息,如发票抬头类型、发票抬头、纳税人识别号等。提交后即可下载PDF或OFD格式的电子发票,也可发送至邮箱保存。
需要注意的是,旅客应在行程结束或支付退票、改签费用后180天内申请开具电子发票。目前铁路电子发票只能为本人车票开具,暂不支持为他人代开。
04 特殊人群的出行保障
对于电子化转型,不少人担心老年人群体会面临“乘车难”问题。对此,铁路部门已经有了相应安排。
虽然纸质火车票没了,旅客仍可以在自助机上打印行程信息单,上面有发车时间、到发车站、座位号、检票口等车票上的所有信息。
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旅客,可通过亲友代为操作的方式完成购票,相关信息可经电话或短信传达。也可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前往车站的人工窗口或使用自助终端设备,打印包含乘车信息的行程单据。
05 收藏爱好者的应对之策
对于许多有收藏纸质车票习惯的人来说,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。不少人晒出积攒多年的车票,回忆那些与铁路出行有关的点点滴滴。
9月30日前,仍然可以在车站自助机或售票窗口打印纸质报销凭证。喜欢收藏的旅客可以抓紧最后时间,打印自己出行旅程的凭证。
有些网友建议,铁路部门或许可以为情怀党设计独特的电子票,添加寄语、照片等元素,满足其收藏欲。
从硬板火车票到软纸火车票,再到磁介质火车票,直至现在的全面数字化—火车票不再只是一张出行凭证,更是每一场美好回忆的见证者。
列车飞驰,时代前行。10月1日起,纸质车票将彻底告别。然而,告别不代表遗忘,那些收藏在铁盒里的小小票根,依然保存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温度。
电子发票让报销更加便捷,行程信息单继续为旅客提供关键信息—效率与温度在这场变革中一个都没少。
暂无评论: